爸爸和孩子坐在一块看电视。孩子见屏幕上的那个律师非常有威严和气派,他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,一会儿引经据典,一会儿举例说明,说得大伙个个点头称是。敬佩之心不禁自然地产生,便转身对爸爸说:“父亲,我将来也要当个律师。”
爸爸立即说:“好啊!我支持。不过,当律师可不是比较容易的,需要熟知不少法律法规,很多条文都需要背得滚瓜烂熟,假如磕磕巴巴,哪个会请你呢?可你,目前连书都懒得背。你想当律师,从目前起,我看就要天天背一首诗,先把记忆练练好。”
听爸爸这么一说,孩子就不做声了,心里却在想:那我还是不当律师算了。
后来,孩子看一部反映特警战士的纪录片,看到激动处非常是来劲,对旁边的妈妈说道:“母亲,我将来也要当特警。”妈妈说:“好啊!我赞成。不过目前你需要好好念书,由于特警的需要是非常严格的,不但目前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常识,而且还要跌打滚爬,有不怕吃苦的精神。你呀,一点苦都吃不起,体育成绩也一般。将来,天天早晨早点起床,好好去训练训练。”
孩子经妈妈的这一番教育,想当特警的念头一下子荡然无存了。
孩子在接触各种新鲜事物时,会自然而然地萌发我们的理想。对孩子的理想,爸爸妈妈假如感觉是适当的,就应给予支持,不是简单地说句好,更不是立刻提出需要,并要孩子为达成理想去奋斗。支持是讲究办法的,是需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筹备和同意能力的。
爸爸妈妈从主观上说,他们对孩子的理想都是热情支持的,但从客观成效来讲,事实上都是抹杀,最后主观愿望和客观成效完全相反。而产生如此的结果,也是好多爸爸妈妈自己出乎意料的。每一个孩子都有我们的理想,但理想的确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,即从有一个初步设想到结实树立的过程。在它的萌发之初,需要素拨和引导,需要精心呵护,对孩子的理想,不理不睬是不对的,适得其反也是不对的。
对孩子刚刚萌发的理想之苗,动辄苛以参天大树般的需要,这无异于适得其反。假如大家都用如此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理想之苗,那样,或许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树立稳定理想。
如何才是对孩子理想的真的支持呢?真的的支持应该打造在对孩子的充分理想和尊重的基础之上,需要以孩子的现实筹备为首要条件,然后进行适合的启发和诱导,不是说教,不是命令,更不是趁机提条件。
譬如,当孩子提出将来想当律师时,你可以如此说:“看来,当律师倒是很好的。那你说,那个律师为何说得那样好,让那样多人都敬叹不已?不了解他小时候念书如何?”让孩子自己去思索;或者也可以如此说:“想不到你想当律师,这个理想好!我支持。孩子,你想想,当律师需要什么才能?”
对孩子的理想,爸爸妈妈要一点点地培养扶持,要细心浇灌滋润,不要一见小苗,就立即倾盆大雨,恨不能让它明天就成为一棵大树, 这是不切实质的。